丹桂飄香,秋意漸濃,金秋九月微風送爽,也為我們綿陽師范學院的廣大學子送來了絢爛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正所謂“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本次非遺文化進校園活動對我們大學生而言,亦有著非同凡響的意義。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數千年歷史文化凝聚而成的精神瑰寶。這自遠古時期,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運用勤勞和智慧,在勞動生產、生活實踐中發現、總結、積累、凝匯、發展并傳承下來的寶貴財富。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變遷,其中許多充滿魅力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卻在漸漸淡出了我們的生活視野,成為大多數人所陌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幸而,非遺三進活動,為我們提供了近距離接觸這些文化瑰寶、智慧結晶的機會:
看傳承人畫糖畫、吹糖人,感受匠心獨運的神韻。
嘗酥餅、麻圓、糖糕、松花蛋,享用中華民族傳統小吃的美味。
觀傳統年畫,賞羌族刺繡,共剪平武剪紙,同做涪城面塑、古木造型,領略精湛的技藝手法。
聆聽川劇清音,欣賞傳統川劇變臉,傾聽羌族山歌的空曠悠揚,審美傳統舞蹈的激情洋溢。人文積淀之美、原生態之美充斥耳目、充盈心腦,繞梁三日、云飛夢舞……
非遺不僅豐富了人民的日常生活,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在文化傳承和青少年的教育培養方面也有著不可忽視的意義。從發展的眼光看來,青少年是祖國的希望、民族的未來。我國近代思想家梁啟超先生曾說過:“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青少年身上所蘊含的創造未來的力量無疑是巨大而持久的。
正因如此我們更應該教育、引導廣大青年熱愛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在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浸潤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同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非遺進校園”活動的開展,讓校園成為非遺保護與傳承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場域。這不僅有助于廣大青少年認識非遺、增強保護意識;更為重要的是,讓非遺在青少年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為傳承、弘揚非遺播下希望的種子。同時,這一活動的開展,也讓非遺有機融入青少年日常學習生活當中,實現了非遺保護與青少年文化教育的有機銜接,既有助于青少年近距離接觸非遺、熟悉非遺,更實現了非遺在青少年一代身上的繼承與發揚。
總而言之,非遺文化進校園,為我們帶來的不僅僅是感官上的享受,更是心靈上的震撼。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應該堅定文化自信,使我們的非遺生生不息、弘揚光大;牢固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思,讓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綻放出更加美麗絢爛的文化花朵。
文字來源 | 黨超億 吳冬煦
圖片來源 | 趙汐
責任編輯 | 葉宇娟
執行主編 | 林雨婷
總編 | 高梧
審核 | 聶春燕 黨超億
校長對實踐團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強調活動期間要始終將師生安全放在首位,期待通過此次活動讓孩子們感受傳統音樂文化的魅力,助力非遺文化傳承。該校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筠連縣巡司鎮武德小學將持續推動非遺文化進校園,讓更多孩子在傳統音樂的滋養中成長
大學生們在長江頭條的分享里,寫滿了他們與非遺匠人共同參與制作的生動場景。長江頭條為大學生們提供了一個施展創意、助力非遺“破圈”的廣闊舞臺。當大學生將非遺文化實踐成果匯入長江頭條平臺,一場“青創賦能傳統”的化學反應正在發生。
近日,“世界賽裝之源·時尚創意楚雄”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當代時尚設計合作伙伴會議在云南楚雄舉辦。會議圍繞“非遺與時尚的融合與創新”話題設置主題演講、圓桌論壇、非遺時尚秀等多個環節。通過這樣的國際合作與交流,可以進一步提升中國非遺在全球時尚界的
而將非遺文化融入現代UI設計,不僅能夠豐富設計內涵,還能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的生命力。在UI設計中,將非遺文化與現代設計理念相結合,創造出獨具特色的設計風格。非遺文化在現代UI設計中的應用與創新,不僅能夠豐富設計內涵,還能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的生命
就在9月16日,第三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年會暨第四屆丹寨非遺周活動將在丹寨同期啟幕,一場非遺文化的狂歡盛宴即將開場!1.上午舉辦中國非遺保護年會主論壇,探討新時代非遺保護與發展的新路徑。四、非遺保護年會青年交流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