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西藏日報
全區共設立非遺工坊151家
非遺煥發生機助力鄉村振興
本報拉薩1月27日訊(記者 劉芳 梁秦)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為加強非遺工坊建設,助力西藏鄉村振興,開拓文化致富新路徑,近年來,西藏堅持以非遺資源為依托,共設立非遺工坊151家,覆蓋49個縣,帶動6065人學會了技藝、實現居家就業,人均年收入達到3.1萬余元。
2018年7月,尼木縣被文化和旅游部、國務院扶貧辦納入的第一批“非遺+扶貧”重點支持試點縣。為找準路子,促進脫貧,自治區文化廳積極組織探索“非遺+扶貧”工作方式及扶貧策略,為尼木縣111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了就業崗位。2020年1月,自治區文化廳還聯合相關部門,有針對性地推廣尼木經驗,以毛紡織類、木雕類、金屬鍛造技藝類、傳統美術類等項目為抓手,將生產規模較大、帶動就業能力強的工坊、合作社、企業納入非遺工坊設立范疇。
為拓寬非遺工坊銷售渠道,擴大社會影響,自治區文化廳針對非遺傳承人普遍專注技藝,忽視宣傳銷售、開拓市場的短板,借助各地傳統節慶活動搭建非遺特色產品展銷區域,提升產品市場影響力。同時,還積極探索“非遺+互聯網”銷售渠道,在嚴把質量關、注重品牌形象的基礎上,打造工坊品牌,進一步擴大西藏非遺產品影響力。
自治區文化廳有關負責人表示,非遺工坊既帶動了群眾增收致富,又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以更好接續傳承。下一步,將以“科學保護、提高能力、弘揚價值、發展振興”為主要任務,不斷總結經驗、創新思路、補齊短板,推進非遺工坊在全區更廣范圍內的生動實踐,讓更多的非遺傳承人感知時代變化和人民需求的同時,使更多的傳統技藝在新時代煥發生機,進一步拓寬文化致富新路徑,從而為全面助力鄉村振興提供非遺智慧,作出非遺貢獻。
更令人驚喜的是,非遺周氏六體針灸首次公開12個凝聚周氏家族智慧的奇穴,并與傳統配穴相結合,形成獨具特色的針灸體系。相信在非遺周氏六體針灸的引領下,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愛上中醫針灸,讓這一古老技藝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為人類健康事業做出更
活動通過AI技術與非遺文化的深度融合,探索傳統文化傳承的新路徑。而今天,咱們就來聊聊如何用簡單AI工具,輕松設計出專屬非遺logo,讓傳統文化煥發新活力!非遺文化與AI設計的完美結合無論是為自己的非遺項目設計專屬logo,還是為活動宣傳制作
在四川這片美食的沃土上,小吃不僅是味蕾的盛宴,更是文化的傳承。四川小吃10大品牌推薦四川宮廷糕點——匠心獨運,非遺糕點這四家品牌,以非遺技藝為加持,將四川小吃的“辣”味與文化底蘊完美融合,成為了四川美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
6月25日,“相約珠峰·千人弦音”西藏日喀則大型非遺歌舞展演在日喀則上海體育場舉行。經世界紀錄認證(WRCA)官方審核,該活動成功創造“最大規模的日喀則非遺民俗舞蹈表演”世界紀錄。6月25日,“相約珠峰·千人弦音”西藏日喀則大型非遺歌舞展演
2023年10月11日晚,商學院杜永紅教授在2128多媒體大教室舉辦了以“數字時代下非遺文化傳承與傳播”為主題的講座,旨在探討在數字時代背景下,如何結合新媒體更好地傳承和傳播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