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東莞主會場系列活動啟動,此次活動以“融入現代生活——非遺正青春”為主題,并對東莞市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及傳承人頒牌,中堂新晉的臘風腸制作技藝項目、“百歲”制作技藝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羅運娣正式獲頒牌匾和證書。
東莞市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百歲”制作技藝非遺傳承人羅運娣獲頒牌
據悉,中堂臘風腸以袁氏祥記臘風腸為代表,也是東莞臘味的重要代表,其臘風腸集“豉味”“風味”“香味”于一身,百年前就蜚聲廣府地區,并出口南洋地區。袁氏祥記臘風腸活態傳承了晾曬“臘風腸”這一傳統技藝,并在工藝上加以創新,采用“自然風干+碳火烘制”的技藝,制作出來的臘風腸肉色紅潤,色澤光鮮,口感爽脆,風味更香醇濃郁。其制作技藝經過上百年的傳承和發展,逐漸形成了一套獨特的工藝和方法。制作生產出來的臘風腸深受廣大消費者好評,樹立了良好的市場口碑,成為中堂乃至東莞一大臘味品牌。
中堂臘風腸以袁氏祥記臘風腸為代表
同時,袁氏祥記臘味認真履行傳承與保護的社會責任,與中堂研學旅游觀光基地加強合作,積極推進非遺進校園進社區,讓更多人了解和體驗非遺的魅力,推動非遺項目活化利用、可持續發展。據悉,還計劃對舊址進行保護性修繕與改造,保留其原有的建筑風貌與歷史韻味,同時融入現代展示技術,打造一座集歷史展示、工藝傳承、文化體驗于一體的博物館。
中堂臘風腸
“百歲”制作技藝是東莞民間特有的民俗手工技藝,用百家募取的布料制作“百歲牌”(口水肩牌)、背帶、圍裙、被子、衣服等用品,在孩子出生百日之時贈送,意在讓孩子受百家祝福,快高長大,年高百歲。
中堂的羅運娣是“百歲”制作技藝在當代的主要傳承人。2002年開始接觸并學習百歲牌的制作,2007年起協助時年83歲的祖婆胡葵制作各色“百歲牌”,并在其悉心教導下學習了全套的“百歲”制作技藝流程。經過多年的學習與實踐,羅運娣掌握了完整的“百歲”制作技藝,所制作的百歲牌針腳細密、紋樣精致,造型質樸、色彩繽紛,品種繁多、各有寓意。
中堂的羅運娣是“百歲”制作技藝的主要傳承人
在傳承傳統制作工藝的基礎上,羅運娣對“百歲”制作技藝的選料與紋樣進行了適當的改良。一方面,選擇更加柔軟親膚、透氣性強的面料,使制作出的百歲牌更適合幼兒貼身使用。另一方面,融入美學設計的理念,在形狀、構圖、色彩等方面更加注重美學搭配與和諧對稱,使制作出的百歲牌更加具有藝術性與創造性。
各種樣式的“百歲牌”
2019年起,羅運娣將“百歲”制作技藝傳授給女兒黎婧睿、徒弟黃碧蓮等人,培育新一代的傳承人。同時,積極開展進企業、進社區、進校園等活動,傳播“百歲”制作技藝。羅運娣獨立制作及與胡葵共同合作的多件作品,分別被潢涌陳列館、東莞市非遺館等展館收藏、展示;在東莞多間中小學及社區開展非遺體驗課程,讓青少年及民眾近距離接觸、了解“百歲”制作技藝及背后承載的東莞民俗文化;研創開發“百歲牌”禮盒等文創產品,使這一具有求吉納福美好寓意的民俗用品適應時代變化,既能作為贈送親友的時尚禮品,也能作為家居裝飾工藝品,擴大了“百歲”制作技藝在新時期的傳播范圍。
未來,羅運娣計劃繼續完善“百歲”制作技藝展示場所,展示所持有的文獻與制作工具等實物;通過展覽展示、互動體驗等方式,加強對“百歲”制作技藝的宣傳與普及。同時繼續傳徒授藝,促進“百歲”制作技藝的傳承與弘揚。
下一篇
沒有了
近日,2025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東莞主會場系列活動啟動,此次活動以“融入現代生活——非遺正青春”為主題,并對東莞市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及傳承人頒牌,中堂新晉的臘風腸制作技藝項目、“百歲”制作技藝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羅運娣正式獲
1、在這里不僅能尋味東莞東莞市非遺展覽館,還能尋的粵港澳美味好物,通過不同類型的手工藝品感受匠心周末,記得和朋友去東莞非遺墟市共度好時光東莞市非遺展覽館!時間3月20日周六9001500 地點東莞市文化館非遺展廳外圍走廊鴻福西路6號參與方式
石龍中山路上東莞市非遺項目名錄的非遺傳承百年 守護老行當 春節后東莞市非遺項目名錄的中山路年味褪去東莞市非遺項目名錄,兩旁的特色騎樓逐漸恢復往日寧靜,保存完好但略顯滄桑的老建筑,隱隱透出它悠久的歷史這條老街只有短短的千余米,卻藏匿著4家省市
1、廣東非遺文化有1粵劇2醒獅3茶藝4蜈蚣舞5吳川泥塑 1粵劇 粵劇,又稱“廣東大戲”或者“大戲”,廣東傳統戲曲之一,源自南戲,流行廣東廣西兩省和港澳地區,在國外操粵語東莞非遺舞蹈的華裔聚居區也時有演出 2醒獅;“打得響”是花鼓類非遺傳統舞
中堂槎滘魚絲面是東莞市傳統東莞市非遺的漢族名點東莞市非遺,中堂槎滘其實是地名東莞市非遺,位于廣東省東莞市中堂鎮石龍麥芽糖#xFFFC石龍麥芽糖產自廣東東莞石龍鎮石龍麥芽糖的主要原料是糯米東東莞糯米米質優良,加上有精巧的傳統工藝,所以制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