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江蘇衛視與陽光媒體集團共同出品的大型非遺煥新紀實節目《新生萬物》開播。知名媒體人瀾作為節目發起人,力邀文化老友和新銳設計師共同走近11項國家級非遺技藝。節目用年輕時尚的方式,多維立體的角度,豐富深度的表達,使得非遺文化不僅“活下去”,更“火起來”。節目首播反響不俗,#楊瀾單霽翔的飯局文化含量超標#登上微博熱搜,節目相關話題閱讀量超4000萬。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發布題為《<新生萬物>開播,讓非遺文化與人間煙火雙向奔赴》的文章,肯定節目“一方面用發現者和體驗者的視角,陪伴觀眾領略非遺技藝如何在歲月傳承中歷久彌新;一方面以參與者和助力者的身份,挖掘文化精粹,打造非遺文創,為非遺新生賦能”。
文章如下:
日前,由楊瀾擔任發起人的首檔非遺煥新紀實節目《新生萬物》在江蘇衛視開播。節目聚焦“新生”,一方面用發現者和體驗者的視角,陪伴觀眾領略非遺技藝如何在歲月傳承中歷久彌新;一方面以參與者和助力者的身份,挖掘文化精粹,打造非遺文創,為非遺“新生”賦能。
首期節目圍繞主題“故鄉就在我們的味蕾里”,走進江蘇揚州富春茶社,深度體驗國家級非遺項目“富春茶點制作技藝”。
一壺水煮三省茶,百種點心齒留香。137年來,富春茶社將花、茶、點、菜結合,色、香、味、形俱佳,閑、靜、雅、適取勝的“富春味道”鐫刻在了一代又一代揚州人的味蕾記憶中。成就這一切的,是富春茶點的制作者們對待食物、對待食客始終如一的態度。
首期《新生萬物》節目中,中國文物學會會長單霽翔和楊瀾以向非遺傳承人“拜師”學藝的方式,挑戰制作三丁包、翡翠燒賣、淮揚名菜燙干絲,在選料嚴格、制作精細、造型講究的技藝體驗中,感受富春茶點的制作者們精妙絕倫的手上功夫,以及對所從事職業的熱愛之情與敬畏之心。
從富春茶點制作技藝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徐永珍、淮揚菜泰斗居長龍60多年如一日的執著堅守,到每個包子32個褶、每塊老白干橫批成30片的精細工藝……在富春茶社,很多員工從學徒干到退休,奉獻了一輩子。
單霽翔和楊瀾感慨道,“擇一事,終一生”的精神,絕不降低標準的追求,師傅帶徒弟、徒弟成了師傅又帶徒弟的傳承,讓食客們在點點滴滴中吃出“愛”和“美”。
《新生萬物》還通過外賣任務,走進揚州百姓的生活場景,聆聽他們講述“陪臺灣舅公吃包子”“那是媽媽走的時候留在冰箱里的食物”“買六籠包子去新加坡看女兒”的情感故事。
如何將可貴的非遺精神發揚光大?又如何讓非遺的“新生”擁有更多的可能?《新生萬物》首期節目為富春茶點量身定制煥新思路:單霽翔提出建立一個企業博物館,讓大家一走進陳列室,就能對這家有著137年傳承的茶社肅然起敬,也能讓一代代的員工從中感受到榜樣的力量和文化的自豪;設計師胡傳健、于進江以“文化”為創新主題,提出了打造糕點磨具和文創瓷器的創意,他們帶來的不僅是包裝上的新生,還有傳播上的新生。
(作者 沈杰群)
星標贊和在看
為讓園區親子家庭對東莞非遺傳統文化有更深入的認識,5月28日,松山湖婦聯、松山湖關工委、松山湖少工委聯合開展“識東莞非遺·做文化傳人”親子周末營系列活動。來自松山湖園區的20組親子家庭在這里領略石龍非遺的美和獨特,感受指尖傳承的工匠精神。
校長對實踐團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強調活動期間要始終將師生安全放在首位,期待通過此次活動讓孩子們感受傳統音樂文化的魅力,助力非遺文化傳承。該校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筠連縣巡司鎮武德小學將持續推動非遺文化進校園,讓更多孩子在傳統音樂的滋養中成長
大學生們在長江頭條的分享里,寫滿了他們與非遺匠人共同參與制作的生動場景。長江頭條為大學生們提供了一個施展創意、助力非遺“破圈”的廣闊舞臺。當大學生將非遺文化實踐成果匯入長江頭條平臺,一場“青創賦能傳統”的化學反應正在發生。
近日,“世界賽裝之源·時尚創意楚雄”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當代時尚設計合作伙伴會議在云南楚雄舉辦。會議圍繞“非遺與時尚的融合與創新”話題設置主題演講、圓桌論壇、非遺時尚秀等多個環節。通過這樣的國際合作與交流,可以進一步提升中國非遺在全球時尚界的
而將非遺文化融入現代UI設計,不僅能夠豐富設計內涵,還能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的生命力。在UI設計中,將非遺文化與現代設計理念相結合,創造出獨具特色的設計風格。非遺文化在現代UI設計中的應用與創新,不僅能夠豐富設計內涵,還能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的生命